心肺復蘇培訓模型之如何判斷心跳驟停?
在急救實踐過程中判斷心臟驟停是進行心肺復蘇的第一步,準確的判斷心臟驟停既能保證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急救的及時性又能避免因誤判而產生的傷害。心肺復蘇培訓模型之如何判斷心跳驟停?
判斷心臟驟停的核心方法是:快速識別患者是否出現“意識喪失、呼吸異;蛲V、脈搏消失”三大關鍵體征。這個過程最好在10秒內完成,如確診心臟周婷應立即啟動心肺復蘇急救在黃金救援實施搶救,并撥打120急救電話。
1. 判斷意識是否喪失:
輕拍重喚:雙手輕拍患者雙肩,貼近其耳邊大聲呼喊(如“您怎么了?”),觀察是否有反應。若患者無反應(如不睜眼、不說話、不活動),初步判定為意識喪失。注意:避免劇烈搖晃患者,尤其是懷疑頸椎受傷時。
2.檢查呼吸是否正常:
觀察胸廓起伏:將患者仰臥于硬質平面,解開衣物,觀察胸部或腹部是否有規律起伏。識別異常呼吸:心臟驟停早期可能出現“瀕死嘆息樣呼吸”(即不規律、間隔長的抽泣樣呼吸),易被誤認為仍有呼吸。
3.檢查動脈搏動狀態:
用食指和中指觸摸患者喉結旁開2~3厘米處的頸動脈(非拇指,避免誤觸自身脈搏)。至少5秒、不超過10秒。若未觸及搏動,可判定為心跳停止。
其它,如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心電圖異常等都是判斷心臟驟停的輔助手段。益聯醫學心肺復蘇培訓模型為模型設置了生命體征檢測功能,模型可以模擬頸動脈搏動。可以在訓練過程中模擬頸動脈消失和重建。為學生心臟驟停判斷學習提供指導幫助。
患者突然意識喪失,頸動脈搏動消失。喘息、發紺、瞳孔擴大、呼吸停止。都是心臟驟停后的表現,發現心臟驟停患者應立即予以心肺復蘇搶救,一般腦缺氧4-6分鐘后可出現不可逆的大腦損害,故心搏停止時間越長,進行復蘇愈加困難,成功希望亦越小。所以黃金搶救時間內進行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會更高。心臟驟停識別則為心肺復蘇提供搶救依據。
擴展閱讀:
CPR心肺復蘇模擬人 2020版心肺復蘇指南強調:非專業施救者盡早啟動
文章來源:http://www.szsimaide.com/Article/Industrynews/20251014.html







